零突破又遇“双黄蛋”!“浙”里的好事接二连三
冬雪寒凉,人心温暖
在浙江
有这样几位志愿者
带着满腔热血与善意
奔赴一场“生命之约”
突破零捐献:
近10次擦肩而过
终遇“有缘人”
1月29日上午8点40分左右,来自磐安县的小胡,正在金华某采集医院进行着造血干细胞采集。最终历经2个多小时,小胡成功捐献198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成为浙江省第991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这也是磐安县首例捐献者。
今年28岁的小胡,是一名小学语文老师,也是一名中共党员。2018年5月,他在参加无偿献血时,了解到捐献造血干细胞可以挽救他人生命,便毅然决定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2022年,他还登记成为器官遗体捐献志愿者。
成功登记后的5年多时间里,小胡先后有近10次与血液病患者初配成功的经历,但都因各种原因,未能实现捐献。
2023年10月,小胡再次接到县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电话,被告知自己又与一名血液病患者初配成功。得知这个消息,他像之前一样没有丝毫犹豫就同意了捐献。小胡知道,非血缘关系的供者和受者造血干细胞适配概率只有数万分之一,自己很有可能是唯一能救那位患者的人,“没有什么比一条鲜活的生命更重要了,只要有需要,我义不容辞!”
此后几个月里,小胡一直与县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紧密沟通,同时调整好自己的身体状况,保持规律作息,并顺利通过高分辨配型、体检等流程。
得知此事,家人也都十分支持小胡的捐献决定,并一直鼓励他。小胡的妻子朱女士说:“在我眼里,他就是一个英雄。能够挽救生命,拯救一个家庭,这件事本身的意义就超脱了一切,我非常为他骄傲。”
2024年1月25日,小胡入住采集医院注射动员剂,加速骨髓中造血干细胞的生成并释放到外周血中,并于1月29日,顺利完成捐献。小胡激动地说:“很开心能完成捐献,作为一名党员,我践行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也希望能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动员身边更多志愿者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奉献一片爱心。”
据了解,1月29日这天,来自嘉兴的小孟和小顾也在杭州的采集医院顺利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为血液病患者送去一份沉甸甸的“生命礼物”,成为浙江省第990例、第992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好事成双:
同一采集室同一天
诞下“双黄蛋”
33岁的小郑已经在宁波市北仑区生活4年,他是一名个体经营者,从事模具钢材料销售工作。平日里,他热心公益,多次参与无偿献血。
2021年10月,在一次无偿献血时,小郑留取了10毫升血样,登记成为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
时间一晃过去了两年。两个月前,小郑接到初配成功电话后,他毫不犹豫地同意了捐献。之后,小郑顺利通过高分辨配型检测和体检,并于1月30日上午,在宁波某造血干细胞采集室成功捐献215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成为浙江省第993例捐献者。
为了这次能够捐献成功,小郑不断控制饮食和健身,增强自己的体魄,体重也从180斤减重到了150斤左右。
患者家属写信给小郑表达感谢,小郑说:“配型成功非常难得,能挽救一条生命,在我人生中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他感叹道:“俗话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如果献出自己的爱心能帮助到这名患者,我会感到很高兴。况且我也有两个孩子,为人父母,看到其他家庭饱受疾病折磨,实在于心不忍。希望患者能带着我的这份力量,健康地走下去。”
和小郑在同一个造血干细胞采集室,并且在同一天完成捐献的小黄是来自余姚市梁弄镇某村的一名村干部。
2022年5月,小黄登记成为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缘分使然,仅短短一年多时间,在2023年11月的一天,小黄得知了自己配型成功的消息,也是在这一天,小黄没有丝毫犹豫,欣然同意。
在经过高分辨检测、体检等程序后,1月26日小黄入住造血干细胞采集室注射动员剂,1月30日,他成功捐献215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成为浙江省第994例捐献者。
被问及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原因,这位较为腼腆的大男孩说:“因为我从小父母双亡,有过失去家人的感受。这不仅仅是救患者一个人,也是在拯救一个家庭。再加上我是一名退伍军人,‘退伍不褪色’的精神一直在我的脑海中,我想尽自己的力量帮助他们。”